文理新闻内容

郁科科教授在SCI一区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7日 11:18 来源:科研管理处、地理与环境学院 点击次数:

近日,我校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郁科科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Catena(SCI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5.7)上发表题为“Soil erosion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vegetation cover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on the 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ir linkages to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的研究论文。郁科科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是第一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星星副研究员和蓝江湖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中国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的内部反馈模式与外部驱动机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现代观测数据的研究时间尺度有限,而淤地坝因修建时间以及沉积物指标的局限性,不仅缺乏长时段环境背景的刻画,也难以重建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本研究利用六盘山朝那湫湖泊沉积物重建了黄土高原西部过去300年的高分辨率小流域土壤侵蚀、气候变化和植被覆盖历史。论文揭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主要由洪水事件和高强度降雨造成,并且受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控制;提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内部反馈模式:在十年/数十年尺度上,气候湿润(干旱),降水量增加(减少),植被覆盖度升高(降低),直接削弱(间接增强)了暴雨或洪水事件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强度。另外,亚洲-太平洋涛动(APO)通过调节东亚夏季风(EASM)强度来影响区域降水与植被覆盖,进而调控了区域的土壤侵蚀信号。本文强调了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在控制区域十年/数十年尺度上土壤侵蚀信号中的关键作用。

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032,42277455)、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2024JC-JCQN-36)、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3JP00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2021411)共同支持。(科研管理处、地理与环境学院 文、图/马琳 审核/胡登卫、宋佃星)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5.10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