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分会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和“三种文化”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联合承办的“文化哲学理论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暨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年会在我校召开。副校长凡明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郝立新、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会长丁立群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勇主持,凡明锦、丁立群、郝立新分别致开幕词。凡明锦指出,文化哲学理论的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是一项需要协同攻关的系统工程,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研究平台,汇聚学术力量,聚焦关键议题,推出系列成果,为推动文化哲学理论创新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探索。
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强乃社和《哲学研究》编辑刁娜主持。丁立群教授、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杨生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文保教授、黑龙江大学周来顺教授、强乃社研究员,华侨大学薛秀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洪晓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惠鸣副研究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杨四毛分别作了发言。
会议设置研讨交流环节,围绕“文化哲学理论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闭幕式由杨生平主持,各分会场代表作汇报交流。刘晓勇、马文保、丁立群分别作总结讲话。马文保指出,本次会议全方位勾勒出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整体图景,对于推动理论体系完善与实践转化落地提供了多元思路。刘晓勇表示,本次研讨会规格高、模式新、成果多,既锚定了文化哲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前沿问题,又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学术对话平台,为激活本地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宝鸡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学术力量。丁立群谈到,本次会议交流了哲学思想、激发了问题意识、得到了思想收获、增进了学术友谊,推动了文化哲学领域的创新性发展。
在会议实践研修环节,全体专家学者前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参观学习。
本次会议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50余家科研院所学者的112篇研究论文。40余名学者和高校师生参加了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张吉祥 图/徐凌美、杨蕾 审核/刘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