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3项,总经费60万元。(科研管理处 文/杨宏伟 审核/王晓玲)
张波,哲学博士,政法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关学与宋明理学、经学与周秦文化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洛学学术编年
资助金额:20万
项目编号:23BZX031
项目简介:洛学开派于二程,深刻影响到宋代以来理学的发展或重构。自清初汤斌首次撰写洛学史文献《洛学编》之后,陆续出现刘宗泗《中州道学存真录》、耿介《中州道学编》、尹会一《洛学编续编》、郭程先《洛学编补编》、王涤心《洛学拾遗》、曹肃孙《洛学拾遗补编》等多部洛学史著作,共收录了300余位学者(含个别重复收录)。本项目主要通过汇校上述洛学史著述,梳理洛学学者的生平传略和思想主旨;并用编年的体式,以学术思想为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呈现洛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学派、著述与思想、重要学术事件等,揭示洛学发展、嬗变的实况,呈现洛学学术盛衰兴替的规律和特征。
郝银侠,历史学博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国民政府粮政、西安事变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粮政研究
资助金额:20万元
项目编号:23BZS138
项目简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研究成果多见于经济制度通史著作和论文中,专门研究粮政的专著很少,研究区域性粮政的专著更少。本课题从中央和地方的视角,以“陕西国统区粮政”为研究中心,以全面抗战时期为考察时段,研究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粮政在陕西的变迁及对陕西、陕西和中央关系、国统区与基层社会的影响,以从此角度揭示抗战时期陕西乃至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化,反映抗战特殊时期中央与地方、地方上省与县、县与乡镇、国家与民众、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的演变。揭示在粮政运作中,中央和陕西间的博弈,加深对粮政史、抗战史、陕西区域史的研究。
刘海玲,博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印度史、社会文化史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后殖民时代印度达利特运动研究
资助金额:20万元
项目编号:23BSS052
项目简介:后殖民时代的印度达利特运动波澜起伏,从政治参与到文化叙事,旨在实现“政治平等、人格尊严和去污名化的社会身份”等理想目标,达利特的未来发展和社会愿景日益引发关注,成为影响印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本课题以历史方法考察印度独立后达利特群体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的运动实践,综合分析以达利特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对于深入研究现代印度社会文化发展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认同和社会分层等问题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