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新闻内容

我校获批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8日 16:16 来源:科研管理处 点击次数: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陆续公布了2022年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共计7项,总经费205万元。(科研管理处 文/党建华、杨宏伟 审核/王晓玲)

郁科科,博士,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六盘山高山湖泊近千年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42277455

批准经费:55万元

项目简介:十年尺度古洪水事件的气候动力学机制是当前国际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选择六盘山典型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近千年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运用210Pb、137Cs以及AMS14C等多种年代学手段,建立近千年高分辨率年代学模型;综合开展多代用指标研究,建立近千年十年尺度高分辨率洪水事件和气候代用记录的时间序列;重点关注六盘山近千年典型时期(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洪水事件发生规律(频率、周期和强度等);在此基础上,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记录做广泛的对比研究,阐明十年尺度洪水事件的气候动力学机制,尝试为当前洪水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寻找历史相似型。

赵咪娜,博士,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有机合成方法学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过渡金属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给电子烯烃的[2+2]环加成/重排串联反应研究

项目编号:22201012

资助金额:30万元

项目简介:利用亚甲胺叶立德的环加成反应构建含氮杂环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该反应类型主要局限于亚甲胺叶立德和缺电子偶极子的环加成反应,限制了亚甲胺叶立德的应用范围。发展亚甲胺叶立德和给电子偶极子的环加成反应至今还处在起步阶段,该类型反应存在化学选择性难以控制、副反应多等科学问题,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因此,本研究项目将针对上述科学问题,设计研究过渡金属催化下,亚甲胺叶立德和给电子烯烃的[2+2]环加成/重排串联反应;研究这类型反应的反应条件、重要的反应中间体和反应机理,揭示该类型反应的普适性规律和特点;发展亚甲胺叶立德[2+2]环加成反应的新模式,开拓有机合成的研究领域。为多取代吡咯、二氢吡咯和稠合双环等多类含氮杂环的合成提供有效的新方法。

韩逢博,博士,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先进金属材料多尺度计算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短程有序化多级晶粒结构中熵合金多尺度晶体塑性模型研究

项目编号:12202004

资助金额:30万元

项目简介:调控短程有序和多级晶粒结构是提升单相高/中熵合金强韧性的有效途径。本项目针对中熵合金在考虑短程有序相关变形机制的晶体塑性本构关系、多级晶粒结构多尺度描述和优化方面的不足,对短程有序的微观机制进行数学描述,建立考虑短程有序及其对滑移和孪生影响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将弹塑性自洽均匀化的基本单元由单个晶粒推广至特征晶粒组合(特征体积单元),以一组特征体积单元取代单个代表体积单元来描述多级晶粒结构,将全场晶体塑性模型嵌入自洽模型以对特征体积单元的应力响应进行求解并均匀化,建立多级晶粒结构全场-自洽平均场双重均匀化多尺度晶体塑性模型,利用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多级晶粒结构中熵合金各级晶粒的尺寸、占比和晶体取向分布,以及合金的有序化程度等因素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联,探索多级晶粒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预期成果将不仅丰富多尺度晶体塑性本构理论,还可为高强韧多级晶粒结构材料的微结构和性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郭明刚,博士,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相对论量子化学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计算重元素双电离与双电子亲和的非迭代三激发校正运动方程耦合簇方法与程序

项目编号:22203005

资助金额:30万元

项目简介:在研究多参考态重元素体系的电子结构时,发展能精确描述这些体系相对论效应(尤其是旋轨耦合效应)的高精度计算方法是量子化学的重点之一。本项目计划发展在EOM-CCSD级别上考虑非迭代三激发校正的含旋轨耦合EOM-CCSD(T)(a)*方法计算双电离能与双电子亲和能的计算方法及程序,该方法在参考态和目标态都考虑了三重激发校正。此方法适用于研究从一个闭壳层参考态电离或添加两个电子所得到的电子态,由于单激发耦合簇算符能很好地描述旋轨耦合作用所引起的轨道弛豫,所以该方法能用于研究旋轨耦合比较强的体系。与在自洽场计算中考虑旋轨耦合作用的方法相比,在没有明显牺牲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该方法的计算量更低;与多参考态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选择活性空间或参考态,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此外,还将探索不显著降低计算精度但计算量更小的近似方法,使之能用于更大的体系。本项目所发展的方法不仅为计算双电离能和双电子亲和能提供了新的相对论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而且也为发展适用于研究多参考态重元。

刘林魁,文学博士,文献学博士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三级教授

研究领域:佛教史籍、三教关系、佛教文学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项目名称:《广弘明集》整理与研究

资助金额:20万元

项目编号:2022XZW032

项目简介:《广弘明集》是唐高宗朝僧人释道宣编纂的佛教文献总集,全书分10类收录汉魏至唐初近200位僧人文士的560余篇(首)作品。该书在汉晋南北朝隋唐历史、哲学、文学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无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整理本面世。本课题以《碛砂藏》本为底本,以八种大藏经本、日本古钞本、敦煌文献、平行文献参校,并吸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注释,最终形成100多万字的体例规范、校勘精审、注释严谨的《广弘明集》整理本。

景红艳,博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礼制与周秦历史文化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项目名称:周代贵族酒礼与国家柔性治理研究

项目编号:2022XZS015

资助金额:20万元

项目简介:周代贵族酒礼是以天子为核心的,各级贵族在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场合饮酒、用酒等必须遵守的礼仪法度,是由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酒礼构成的宏大制度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思想,属于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礼与五礼协同,不仅对国家柔性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王朝酒礼和国家治理等也产生了深的远影响。本课题按照周代“酒礼的轨迹研究”+“酒礼的制度研究”+“酒礼的功能研究”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尽可能的复原了周代酒礼宏大制度的具体内容,挖掘了酒礼的文化内涵和伦理思想,探究了周代酒礼对国家柔性治理的内在机制及其由盛而衰的历史演进轨迹,对深化和认识周代社会政治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张继红,博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乡土文学理论、新文学传统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项目名称:乡村建设语境中的新世纪文学“返乡”书写研究

项目编号:2022XZW031

资助金额:20万元

项目简介:中国乡村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但是,在单向度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产业的升级、智能化趋势,进城、返乡的双向流动与“农民共同体”(村庄)的耗散将长期共时存在,贯穿其中的价值分裂、社会认同、精神重构则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大命题。本课题以新世纪文学“返乡书写”为研究对象,以“人的主体性与乡村主体性”关系为理论基础,借鉴社会学、哲学、新乡建相关理论,聚焦返乡书写的文体类型、文学表征、价值诉求、空间认同等,认为系统解析经济结构变革中的返乡书写文本,阐释乡村叙事的世纪新变与乡村内生力发生的情理逻辑,对建设乡村文化的“人文精神档案”,建构乡土叙事与新乡村文化共同体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