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成长实践平台,2018年我校在获奖受助学生中广泛开展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为母校服务的“新四为”公益活动。
——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健全机制、明确抓手。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努力,学校建立了由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导、二级学院负责实施、全校各部门配合、受助学生广泛参与的“新四为”公益活动机制。每学期,由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做出总体部署、提出总体要求,联合各部门发布校级公益服务项目;二级学院承接校级公益服务项目或者发布学院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向获奖受助学生发出号召,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以《宝鸡文理学院获奖受助学生义务劳动和公益服务活动考核卡》的形式进行记录,作为来年进行各类资助金评定的参考依据。公益服务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受助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级学院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突出亮点。二级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打造了一批精品公益服务项目,使学生充满获得感、成就感、责任感。计算机学院的“护脑护芯”志愿服务、美术学院的“蒲公英志愿者家族”、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小柠檬”志愿服务、历史学院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督导员、外国语学院的家教中心公益服务、机械工程学院“萌小械”组织、地理与环境学院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绿色环保行动员”志愿服务、教育学院的“学风建设督查员”、体育学院的专业结对帮扶等服务项目,为受助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同时,二级学院加强与教务处、图书馆、杂志社、后勤集团、纪检委、离退处、附属中小学等职能部门和校外组织机构的合作,突出专业特色,丰富实践平台。

——广大学生踊跃参与,效果显著。2018年,教务处、图书馆、杂志社、后勤集团、纪检委、离退处、附属中小学等部门通过校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出了十几项志愿服务项目,加上二级学院的精品项目,全校共有8082人次参与了学风建设、文化宣讲、绿色环保、科普宣传、爱心助教、消防演习、义务劳动、关爱老人等公益服务,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丽。实现了三个突破:公益服务活动参加人数突破八千人次,基本达到了获奖受助学生的全覆盖;公益服务活动内容与形式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不走形式;公益服务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有力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学生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既展现出了青春风采,又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劳动意识,在实践中学会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促使其全面发展,不断成长成才。
今后,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资助育人工程,推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文、图/马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