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政法学院邀请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一鸣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钟晓琳教授在思贤楼520阶梯教室为哲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本科生、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政法学院还特别邀请了宝鸡高新中学等7所实习、见习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吴雪会教授主持。

杨一鸣教授在题为《彰显国家意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的报告中指出,进入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发展性人格教育,在此基础上,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国家意志的实现、文化基因的传承和个体人格的塑造三个方面。教材编写贯穿了学生成长的生命逻辑,日益扩展的生活逻辑,相伴而生的知识逻辑。从实施发展性人格教育、促进情感性道德学习和教材编写的自我要求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实现教材编写思想,实现育人、育德、育心的人格教育目标。在报告中,他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经验方法,与同学们共勉。

钟晓琳教授在题为《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理念介绍》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国家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既追求思想政治高度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个体道德与价值观学习的视角,探索主流价值观如何通达学生主体生命,与之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发生关联。她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专业技能,争取将来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讲解透彻,为我校思政专业学生和中学思政课教师全面、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意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政法学院 文/陈敏 图/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