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27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了系列报告会,陕西师范大学李西建教授、霍有明教授、黑维强教授分别应邀作了专题报告,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李西建教授作《文学创造与文学精神——一个文学研究的本源性命题》的报告。报告中,李西建教授从自己学生时代如何阅读经典开始谈起,以文学创造与文学精神为主题,对文学精神的研究缘起和主要内容做了较为深刻的解析。他从寻找文学精神、文化谱系中的“文学精神”、文学创造如何体现文学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认为文学艺术应该给人类提供诗意的东西,应该具有审美的性质,应该永不脱离人的感性的感受、情感的领悟,给处于迷茫和麻木状态中的生存个体提供一个充满激动人心的温暖的氛围和心境。同时,李西建教授鼓励同学们多读中国传统的“原典”作品。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报告内容意蕴深厚,学术气息浓厚,师生互动频繁,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浅。
——霍有明教授作《中国古典诗歌的对仗》的报告。报告中,霍有明教授强调了古典诗歌写作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对仗的形成过程及重要作用。他围绕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到,作近体诗对仗规则主要有三点,即句型要一致、平仄要相对、词性也要相对。他强调,作诗的规范有了,也不能以辞害意,更要重视诗歌的情感表达,过于追求对仗往往也是不必要的,要避免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最后,霍教授谈及律诗中应注意的“合掌”情况,并以盛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详细解读了文本涉及到的具体创作技巧,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入声、八病等问题。讲座现场,霍教授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他的《甲戍春于古都长安受日本信州大学之聘,东渡讲授中国文学三年,感怀二首》的作品,赢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
——黑维强教授作《土默特契约文书所见200年前内蒙古晋语语音的几个特点》的报告。报告中,黑维强教授介绍了论文中的文献资料,文献中保存的别字异文现象所反映当时蒙古语的特点:声母方面,中古的知、庄、章组与精组字合流;韵母方面,中古的深、臻摄合流到曾、梗、通摄;声调方面,舒声调与入声调基本不混,舒声调之间基本无规律可循。他详细介绍了土默特契约文书别字异文清代方音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的特点。最后,他讲述了土默特契约文书别字异文反映的历史年代。黑维强教授还分享了他的学术历程,精彩讲述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纪懿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