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计算机学院第四届“多模态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博士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3日 10:52 来源: 点击次数:

1月16日(星期四)8:30—12:00,计算机学院第四届“多模态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博士学术论坛在石鼓校区教学主楼524举行,线上腾讯会议号:257 968 555。

报告题目:

1.多模式条件驱动的视觉内容生成与编辑                                  李冠彬博士

2.多模态增强3D感知以及内窥镜感知应用                                  李镇博士

3.基于FPGA的阵列信号处理算法中关键矩阵算子的高性能实现研究                闫迪博士

4.多粒度级联融合下的漏斗图神经网络设计用于病毒性心肌炎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    张平博士

5.复杂环境下路面裂缝图像智能检测与精确分割研究                          李宏霞博士

6.被动雷达中矩阵算子的工程解读                                       张晓伟博士

 

                                                              科研管理处

                                                              计算机学院

                                                             2025年1月13日


李冠彬,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模态视觉感知、理解与生成。迄今为止累计发表CCF A类/中科院一区论文18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14600次。曾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ACM中国新星提名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ICCV2019最佳论文提名奖、CVPR2024最佳论文候选、ICMR2021最佳海报论文奖等荣誉。主持了包括国自然优青、面上、青年、广东省杰青、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CCF-快手科研基金、华为Mindspore学术基金、美团北斗科研合作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担任CSIG青工委副秘书长、广东省图象图形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主任、CCF YOCSEF广州主席、广州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VALSE执行副主席等。担任CVPR、ECCV、AAAI等顶级会议领域主席(AC)或高级程序委员。担任The Visual Computer编委,获得8项CVPR、NeurIPS、ACM MM等国际顶级会议竞赛冠军。

李镇,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助理院长,校长青年学者。李镇博士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4-2018年),他还于2018年在芝加哥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李镇博士荣获2023年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2021年中国科协第七届青年托举人才,2023CVPR HOI4D竞赛第一名,2022年SemanticKITTI语义分割竞赛第一名,2023年IROS最佳论文Finalist,ICCV2021 Urban3D竞赛第二名,CASP12接触图预测全球冠军等。李镇博士还获得了来自于国家、省市级以及工业界的科研项目。李镇博士领导了港中深的Deep Bit Lab,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3D视觉解析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点云解析,多模态联合解析),深度学习等基础理论算法研究,并致力于将2D/ 3D人工智能算法推广应用于交叉学科,自动驾驶,工业视觉等场景中,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顶级期刊Cell Systems, Nature Communications, T-PAMI, IJCV, TMI, TVCG, TNNLS等,以及顶级会议CVPR, ICCV, ECCV, NeurIPS, ICLR, IROS, ACM MM, AAAI, IJCAI, MICCAI等。李镇博士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ROS副编、ICLR2024 AC以及众多顶刊顶会的审稿人,李镇博士还是广东院士联合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委委员,VALSE、MICS、CSIG青工委,MV专委会,3DV专委会等学术组织的委员。

闫迪,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围绕阵列信号处理中关键矩阵算子的高性能实现,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骨料图像处理等。在IEEE Transaction on Circuits and System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项目。

张平,博士,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任教师,CCF会员。主要从事深度学习、生物信息学、知识图谱、图挖掘、信息融合等领域的研究。张平博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先后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Knowledge-Based Systems》《Applied soft computing》《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BMC Genomic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BMC Bioinformatics》《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ACS Omega》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并被邀请担任BIBM2023/BIBM2024的技术计划委员会成员、BDDM2024国际会议Workshop Chair。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陕西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2项。

李宏霞,长安大学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博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方向的研究。宝鸡市高新区、校级创新创业团队导师,宝鸡市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团专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等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中科院SCI一区论文1篇,中科院SCI二区论文2篇,获国家专利2项,软著4项。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等6项及多项横向科研课题,并指导多项省级大创项目。

张晓伟,博士,高级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10月~2024年11月曾就职于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12月起就职于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读博期间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装发“十一五”XXX预研课题;工作期间,作为重要人员参与多个型号雷达产品研制。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并行计算;基于FPGA的算法设计和嵌入式软硬件架构设计。

主讲人 李冠彬等 地点 石鼓校区教学主楼524、腾讯会议
报告时间(月-日) 1-16 报告时间(时)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