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长:郭霄鹏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大家好!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4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也是学校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周秦廉洁文化育人”做法得到省委书记赵一德和省纪委书记王兴宁等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学校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和ABC中国大学排名中再创新高。学校荣获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单位。
这一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清廉学校建设、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五年获评“好”等次。1个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第四批陕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名教师分获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标兵”和“教学能手”称号;9名教师被宝鸡市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和“大思政课”教研共同体“特聘教授”“特约研究员”。党外知识分子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及个人奖励20项。通过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示范中心复验,荣获“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审查工作优秀单位”,15名辅导员、团干部和6个团队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光明日报》《当代陕西》、中国网、秦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校270余次,参与拍摄的“在劳动中绽放青春”节目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这一年,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再创新佳绩。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扎实推进,并顺利接受中期检查。新增数字经济、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2个本科专业;2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进校考查;2个专业获批宝鸡市定向就业公费师范生招生培养资格。荣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建成线上开放数字人课程2门。成立地理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分中心;学校被认定为省属本科院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首次获批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0名教师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奖。本科生荣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648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赛铜奖和省赛金银奖等37项、全国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获国赛银奖等6项;获批大创项目国家级36项、省级120项,获奖和立项数量、层次再创新高。首次荣获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和省级学生工作专项研究项目7项。7个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宣讲团、志愿服务团;3名学生和1个团队分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2名校友分获“国家卓越工程师”“最美三秦西部计划志愿者”。566名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4.85%。招收全日制本科生4890名,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新突破。2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增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完成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专家进校评估工作,专家组一致给出“合格”的评估意见。招收硕士研究生721名,较上年增长10.9%。设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项、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79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6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荣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19项。研究生教学案例首次入选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首次荣获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荣获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高质量成果奖8项。
这一年,科研工作取得新业绩。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实现历史性突破。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获批纵向、横向科研项目681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7项,签约经费7632万元。21项专利技术实施转让,1个团队获第三届“秦高赛”宝鸡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优秀奖。新增市级科研平台6个,培育秦创原创新聚集区科研平台3个,与企业共建研究院2个。
这一年,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二级教授3名、三级教授5名;新增省级人才3名、市级人才30名;新增博士学位教师48名、外籍教师3名;新增“双师双能型”教师90名,“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增加至23%。3名教师被聘任为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2名教师入选“陕西省技术经理人认定人员”名单。获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各1个、宝鸡市“新双创”队伍1个,首次获批省级创新工作室1个。6个集体和8名教职工分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和全省教育系统综合表彰。
这一年,校内综合改革和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修订完善规章制度40余项。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制定深化改革任务清单,系统推进8项改革任务、30项改革举措。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考核。优化“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聘用体系,完成17个二级学院2023年度绩效工资分配专项审计。分层分类修订职称评审办法,完善教育评价制度,1项省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2次获评“良好”等级,3项案例获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这一年,开放办学实现新发展。与5家大型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与国(境)外6所高水平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5所国(境)外高校来校交流访问。牵头成立“宝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宝鸡市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与宝鸡市和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产教联合体”“高档数控机床产教融合共同体”“低空智能飞行研究院”等,被《陕西日报》《陕西新闻联播》等宣传报道。新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防科工类)1个。荣获宝鸡市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开展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40余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第6次荣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和“驻村联户”工作优秀等次。1项决策咨询报告受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批示肯定。
这一年,办学保障能力和民生工程得到新提升。投入640余万元更新多媒体教室115间、新建微格教室12间、升级更新14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基本建设。投入200万元升级改造消防设施,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50路。连续第3次荣获全省“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集体”。高新校区教师公寓楼交付使用。修缮改造学生公寓辅导员值班室、党团建活动室32间。争取1000万元政府资金对家属区燃气和热力管网进行改造。荣获“陕西省节水型高校”和陕西高校饮食工作“优秀餐厅”“先进集体”。附属学校妥善解决教职工子女上学事宜,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24年7月16日,学校遭受了建校以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发生后,学校在缺少外援力量和援建资金的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在校师生、离退休老同志、返校校友闻“汛”而动,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精神,如期打赢防汛抢险和灾后恢复攻坚战,保证了石鼓校区按期正常开学,受到省教育厅、宝鸡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回望来时路,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新征程,我们更添信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也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更名大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实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实干的精神,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新年快乐、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2024年12月31日